English

跨入新世纪的伟大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体会
2000-11-03 来源:光明日报 邹东涛 我有话说

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展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奏响了向新世纪进军的响亮号角。与历次党的全会关于五年计划的《建议》相比,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具有诸多新的特色和新的内涵。其丰富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发展;一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两个动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一个根本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有机完整的体系,进一步深刻地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较好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

一个主题:发展

以发展为主题,是我国解放后经受一系列重大挫折和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基本的、首要的经验。把发展作为主题,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2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经济政治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以这种历史性转变为基本前提的。回顾历史,我国实现这种历史性转变实在是来之不易。如果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用了22年时间。众所周知,在那22年中,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国民经济处在短缺状态下,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至今,也正好是22年。这22年,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才步入了正轨,国民经济走出了短缺,走上了腾飞之路。全国人民都从“发展”这两个字上获得了极大的实惠。

坚持发展主题不动摇,是当今国内形势和世界潮流下作出的正确决策。经济虽然走出长期短缺的局面,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元。这个数字不仅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不能相比,即便是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从总体上可以说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全国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1999年底全国有3400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而人口则比这几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大。这表明,我国的发展问题,还存在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必将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并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但现行的世界贸易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地位制订的,在总体上是对发达国家有利的,这使我国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经济政治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继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主题,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

《建议》明确指出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要求在“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这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积极的战略性调整的计划。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热潮方兴未艾,而且越是发达国家,调整的力度越大。调整的目的在于提高本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档次,从而保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调整的重点:一是以国民经济信息化为导向,发展网络经济,创造新的经济模式;二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崛起,极大地扩充国民生产总值:三是对传统产业进行重大改造,对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淘汰。这些年来,世界性的制造业、能源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重组风起云涌,并出现跨国重组的趋势。而这些都对我国造成了巨大压力,因为我国在上述各个方面的调整都落后于世界整体的情况,特别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步伐。如果跟不上世界性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新形势,就很难在下个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矛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建议》把调整经济作为“十五”建设的“主线”,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十五”计划就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进行积极调整的计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内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这主要是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组织规模“大而全”、“小而全”、“小而散”,专业化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的社会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发展新兴产业和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

二是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这主要是解决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地区分工和协作关系弱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加深、西部生态恶化等问题。重点是要实现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调整城乡经济结构。重点是提高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城乡结构的重要指标。我国城镇化水平,无论是按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来讲,还是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都是比较低的,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为此,就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两个动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在“十五”期间,我们靠什么来推进发展?靠什么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建议》明确指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改革22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就因为我们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在新的世纪,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就要继续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深度、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有新的突破。一是在所有制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大力发展和积极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坚持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在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基础上,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收入分配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切实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加速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稳定,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安全网;五是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探索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政策,以确保新世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六是对外开放方面要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加入WTO和全球化时代的机遇,积极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七是在政府机构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加速建设一个高度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法制、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是《建议》的鲜明特点,也是把握科技膨胀时代精神的体现。虽然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知识、科技就不断地形成、积累和发展,但当今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和生产所起的作用,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规模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革命造就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现代化的实现,都要靠科技进步。实践证明,科学技术革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也是增强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当今的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时,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一个根本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把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十五”计划的突出位置,是《建议》的一个显著特点。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的动力。《建议》鲜明地单列一部分集中论述“十五”提高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目标、内容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我们党在80年代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把发展生产力的阶段性目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再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人民比较富裕)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的。这充分说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是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强有力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我国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已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目前人民生活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近几年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和下岗人数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覆盖面不广,统筹层次较低,资金来源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有所恶化,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这些都是“十五”期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建议》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和普及电话、加强公共设施、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提出了“十五”期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标及其举措。《建议》把人民生活放在如此高度,同时又考虑这么细致,这表明我们的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具有凝聚力的根本保证。有了这个根本,通过“十五”计划的实施,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现代化强国,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